从佛教四重戒说起 到底如何熄灭贪嗔痴
熄灭贪嗔痴 (资料图)
文/惟贤长老
戒文:“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,自赞毁他,是名第一他胜处法。若诸菩萨现有资财,性悭财故,有苦、有贫、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,不起哀怜而修惠舍;正求法者来现在前,性悭法故,虽现有法而不舍施;是名第二他胜处法。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,由是因缘,不唯发起粗言便息,由忿蔽故加以手、足、块、石、刀、杖,捶打、伤害、损恼有情,内怀猛利忿恨意乐,有所违犯,他来谏谢不受、不忍、不舍怨结,是名第三他胜处法。若诸菩萨谤菩萨藏,爱乐宣说、开示建立相似正法,于相似法,或自信解,或随他转,是名第四他胜处法。”
重戒第一条
自赞毁他
自己赞扬自己,把自己抬得很高,毁谤别人。为什么呢?由于自己内心贪心很重,嫉妒心重,贡高我慢。贪是属于根本烦恼,佛家讲: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。六个根本烦恼为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贪是首要的,因贪求利养、贪求恭敬,而嫉妒别人,自赞毁他。
重戒第二条
悭不布施
悭就是悭吝,悭吝就是由根本烦恼贪而产生的,悭吝不舍,是大随烦恼之一。悭什么呢?悭财、悭法,有钱不愿意施舍,别人来求,不愿意给,有财不舍;自己懂经典,懂教义,别人来求法,不说,有法不施。悭不布施都是由于自私心、我见心很重,学菩萨不能这样。
布施是很重要的,要施财、施法。学佛体现在行动上就要上供下施。上供就是供养三宝,供养父母师长;下施就是对于一切众生要解决他的衣食困难。施有三种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经济困难的施以财,不懂真理的施以法,不安全的施以无畏,使其离开恐怖。
布施是六度万行之首,而这两条自赞毁他与悭不惠施,都属于烦恼之中的贪心和悭吝心,学菩萨就不应该这样。当然在修行的人中,有的富裕,有的贫穷,每人情况都不一样。富裕的就随力多布施一点,钱少的就少施一点,没有钱的,安慰一下都可以,只要善用其心,不著相布施就有很大的功德。你供佛,供三宝,有钱的修庙、塑像,献金银财宝,没钱的哪怕供一支香,供一杯水,都说明你这个心哪,很广大,合乎佛心。
重戒第三条
嗔不受悔
由于忿恨意乐,对别人不满意,或者求财不得,求利不得,求名不得,内心生起嗔恨,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骂、打,甚至杀害别人;别人有过失,或者不原谅,或者不受悔,不宽容别人。这就是嗔不受悔。
嗔也是根本烦恼之一。你们注意这个嗔字啊,嗔性就是恶,在善行、恶行、无记行三行之中,它是属于恶行。贪与痴尽管也带恶行,但有时候是无记行,无记行在不用心的时候,就是非善非恶。而嗔心一发就是恶,“嗔是心中火,能烧功德林,欲行菩萨道,忍辱护真心。”
六祖大师在《六祖坛经》讲:“无嗔即持戒,心净即出家,慈悲即观音,喜舍为势至。”你若没有嗔心,就能持戒,不会损害别人;你能容让就可以行忍辱;你能施舍就可以行布施;你精进不已、常想到别人叫精进;你保持这个心不变,为禅定;你能观察一切,明因识果就是智慧。所以无嗔即持戒。嗔心不能起啊,嗔心是慈悲的反面,起嗔心就犯菩萨戒。
因此,希望大家要提高认识,随常检查把握自己的念头,不要起恨心、嗔心,多学忍耐,多修忍辱。《金刚经》上讲“佛说我得无诤三昧,人中最为第一。”不要争,不要过于分别,一起分别就要起是非,就有争论、争斗,会造恶业。
重戒第四条
说相似法
何谓相似法?似乎是正法,实际上不是正法。合符诸法实相,合符如来的心意的就是正法,即三法印、缘起性空。反之,违反三法印、缘起性空的道理都叫相似法。
在佛教的大乘宗派中,向来有这么一个不好的习惯,我懂这一派,就诋毁那一派,我信仰这一个宗派,就诋毁那一个宗派。实际上这种做法,也是违反佛说。为什么呢?各个宗派都代表佛说的诸法性相、诸法实相,你诋毁其他宗派,就是诋毁诸法实相、违佛的心意啊!这种做法也叫相似法。
图文选自网络,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,转载请注明原出处。
以上这四条重戒中,前两条属贪,第三条属嗔,第四条属愚痴。贪嗔痴都包括在里面,学佛就是要消灭贪嗔痴。犯了这四条,不但是违反菩萨戒,也是违反了佛家的根本戒。
“若诸菩萨,为欲贪求利养恭敬,自赞毁他,是名第一他胜处法。”什么叫他胜处法?这是个名称。就是说我们学菩萨本来是很殊胜、很特殊的,地位高,菩萨戒叫金刚光明宝戒,在七众弟子中地位是很殊胜的,但是你不能实行这其中四条,违反了这四条,就恰恰为外道凡夫所战胜,你不能胜他,他反而胜你。所以这是重戒、根本戒,叫他胜处法,为他所胜故。
- 三轮体空不住相 这个才是布施的最高境界!2017.06.26
- 布施精要:真布施不怕假乞丐!2017.05.30
- 同样布施 因心态不同会有三种天壤之别2017.05.27
- 从戒律精神看现代佛教字纸的处理2017.04.05
- 老挝清晨布施 数百年风雨无阻2017.03.28
相关搜索
为你推荐
-
西安云居寺内观禅修课程301期正在报名中!
2017-06-28 11:11:56
内观禅修成人课程总301期2017年7月12日(六月十九)7月22日(六月二十九日)正在报名中!《妙法莲华经》中佛陀曾说:若人静坐一须臾,胜造恒沙七宝塔。宝塔终究化微尘,一念清净成正觉!欢迎善缘们提前安排,给自己一次心灵的智慧旅程,品赏一次心灵的甜美甘露!内观是佛陀成佛的方法,意思是如实观
-
《冈仁波齐》观后感:朝圣路上的皈依仪式
2017-06-28 11:03:22
《冈仁波齐》上映的时候,我正在看《人类简史》,一边是人类信仰的精神追求,一边是人类发展的群体变迁。没有好坏的区别,只是想到《人类简史》中的评价,“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、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,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。”信仰就是一种思想模式的极致。而对于
-
洗心基金会第四届“善拍”圆满成功 募得善款665.5万元!
2017-06-28 09:51:01
2017年6月24日下午,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(简称“洗心基金会”)第四届慈善拍卖会,在长沙市望城区普瑞温泉酒店举行。拍卖会场人气爆棚,爱心涌动,各级领导、省内外知名艺术家、高僧大德、爱心人士、洗心基金会理事、居士义工等,300余人因善而聚
-
-
心若自在清凉 何处不是“禅茶一味”?
2017-06-28 09:28:08
诸多在山上饮过茶的师兄、道友,总会惦记寺院里那茶的清凉与甘润,总觉得世间茶不如山中茶,也有人常说茶神出释门。在城里久居,到山上去讨口茶喝,似乎成了一种情结,也可以说是一种向往,这个情结在文化圈更加明显。白云悠悠,清风徐来;明月当空,鸟飞花落。不经意间或闻虫鸣或听松风,心里好不清
-
-
云南省2017年汉传佛教比丘尼培训班在昆明开班
2017-06-27 17:10:05
开班式(摄影:明捐法师)来自全国各地的比丘尼(摄影:明捐法师)云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成龙讲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》(摄影:明捐法师)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明法师讲授《寺院规范管理》(摄影::明捐法师)腾讯佛学云南讯(明捐法师)2017年6月27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