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:人才都是熬出来的 本事都是逼出来的
文/小蜜蜂工作室
成功都是熬出来的
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。成功的人懂得熬,所以成功;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,必然失败。
为什么用熬?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,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,但你没有,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,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。
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,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,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。
成功都是熬出来的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,并非天资聪颖,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。
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,小他1岁的左宗棠,14岁参加湘阴县试,名列第一。
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。比曾、左、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,11岁中秀才,16岁中举人。
但是,曾国藩的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,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。
修养自己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。
可以说,正是不断地坚持、不断地熬,曾国藩才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了一代完人,一介君子。
曾国藩深谙此道。
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:
“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,尔不可求名太骤,求效太捷也。困时切莫间断,熬过此关,便可少进。再进再困,再熬再奋,自有亨通精进之日。不特习字,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,打得通的,便是好汉。”
“熬过此关,便可少进。再进再困,再熬再奋,自有亨通精进之日。”
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:不断精进,一步步走,不要急躁,要慢慢熬!
三十一岁那年,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:主敬、静坐、早起、读书不二、读史、谨言、养气、保身、日知所亡、月无亡所能、作字、夜不出门。
且长期坚持。
普通人坚持一天,一周,一个月,很不容易了,一年够长了吧?
他坚持了多久?半生!
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,他自幼练习书法,一直到老。
终其一生,所写的日记、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,均为楷书或行书。
这份耐心,这种毅力,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。
曾国藩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
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,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,被誉为“中国留学生之父”。
在清末洋务运动中,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:
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——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;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。
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、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,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曾国藩对容闳抱有极大希望,一力促成其办厂办洋务,然而容闳近年在办事的过程中,深感处处棘手,步步难行,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,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。
有一次,容闳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,谁知道曾国藩却说:“老夫活了五十多岁,经事不少,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困难之处,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。”
容闳便不敢再讲了,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。
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。被击败、被轻视、被羞辱,未必是坏事,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,逼出战斗力,往往也能成大事。
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说,曾国藩的本色是一位词臣、一介文人。他成为一个军事家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。
咸丰二年7月,曾国藩南下江西赴任乡试主考的半途,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,他立即改道回家奔丧,就在这时,太平军冲出广西,取道湖南北上,并连克湘北数城,更进而打下了汉阳。朝廷内外一片惊慌。
为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秩序,咸丰帝决定,采取嘉庆年间大办团练的办法,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国藩为第一个团练大臣。
但他上报朝廷要为母守灵。到12月中旬,当得知武昌被太平军占领,他才不得不出山。
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临危受命,既有他接受朝廷命令的职责所在,也有保卫父老乡亲的责任感,更有承担天下重任的使命感。
困难之处,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(资料图 图源网络)
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困难之处,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。
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,作为一介书生的曾国藩才能指挥军队,于道德学问之外,成就伟业。
转自丨百家号“小蜜蜂工作室”
收听语音版文章播报请上微信搜【腾讯儒学】(ruxue_qq),关注公号,点击菜单栏“语音播报”按钮,获取更多精彩内容
相关阅读
- 曾国藩的人生读书规划:五十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毕2017.06.12
- 近以修身 远以处众 从破除“人生四贼”开始2017.06.12
- 跟曾国藩学治家 你还需要知道曾氏“八字三不信”口诀2017.05.16
- 曾国藩修身十二则:现在就给自己制定计划吧!2017.05.08
- 顾炎武的担当:匹夫当廉耻仁爱 修身齐家志怀天下2017.05.05
相关搜索
为你推荐
-
樊胜美:以“孝”的名义逼走爱情!何为真正的孝?
2017-06-28 10:36:41
百善孝为先。但孝顺并不等于愚孝。像《欢乐颂》中的樊胜美,“二十四孝”中的《埋儿奉母》这样的愚孝,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推崇的孝吗?
-
-
志在成圣:王阳明“悟道”的内在根本原因
2017-06-27 20:24:16
经过久久的内心求索,阳明天天处于沉思状态,有时头脑中恍然间有丝闪光,可是又稍纵即逝,就像夏夜里的萤火虫般,看似亮光闪过,伸手去抓,又不见。
-
-
王阳明:读书的五重境界
2017-06-27 14:39:28
文/佚名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一生坎坷,历经磨难。他崇德尚义,文韬武略,成就卓著,尤其是他创立的“心学”体系,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,影响深远。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崇德尚义,成就显著(资料图图源网络)出身教育世家、状元名门的王阳明,在祖父王伦、父亲王华的教育影响下,28岁起随父同朝为官,后因直谏宦官
-
中医说“范进中举”:榜上有名固可喜 莫失一颗平常心
2017-06-27 10:54:48
文/凌俊峰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,这是清代的吴敬梓写的讽刺小说《儒林外史》中的经典篇目,原本是一介穷苦书生,连饭都快吃不上的范进,原本在乡里乡亲中不被瞧得起,自己的岳父是个屠户,也常常揶揄他。可以说他的生活是相当的难熬与痛苦。范进中举(资料图图源网络)然而,命运让他有了转机。因为在乡试中终于“
-